01.
-
知识渊博
无论是复杂概念如“量子力学里的薛定谔的猫”,还是热点话题“AI搜索会不会取代谷歌搜索”,R1都能条理清晰地解答,且深入浅出。
-
语言能力强大
R1在中英文切换方面表现卓越。例如,它可以用文言文创作春节祝福,也可以为外国朋友撰写地道的春节邀请函,甚至熟练掌握网络热梗和方言词汇。
-
创作能力突出
以春节为主题,R1能够迅速创作出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七言律诗,展示其强大的文本生成能力。
02.
高效使用DeepSeek R1的技巧
-
提问越精准,答案越满意
明确任务目标和具体要求是关键。比如为跨境电商设计增长计划时,应详细说明市场及方案内容,而非模糊描述。
-
巧用指令引导输出
添加指令词能提升回答质量。例如,“简要概括”或“详细分析”可帮助获得符合预期的内容。
-
多轮对话补充知识盲区
通过多轮对话完善信息交流。对于复杂问题,逐步提问能挖掘更丰富的内容。同时,补充行业背景知识有助于生成更专业的内容。
03.
无效提示的解决策略
-
换个说法,柳暗花明
若初始提问未获理想回答,尝试调整表述方式。如将“CNC外贸客户询盘怎么才能成交?”改为更详细的背景说明。
-
补充背景,精准理解
提供充分背景信息能让AI更好地理解需求。例如推荐春节礼物时,补充预算范围及收礼人喜好。
-
缩小范围,聚焦重点
避免问题过于宽泛。例如从“春节美食有哪些”缩小至特定地区如“四川攀枝花春节期间的特色美食”,以获取更有针对性的答案。
无效提示词需注意
以下提示词可能产生反效果:
-
思维链提示:无需要求模型一步步思考,其本身已具备优良思维链路。
-
结构化提示词:Markdown格式并非必要,简化提示内容即可。
-
扮演专家角色:R1会自动运用专家思维,无需额外设定。
-
假装给奖励:此类诱导无效,可能被模型当作玩笑。
-
解释已知概念:R1对知名风格有深入理解,无需用户赘述。
DeepSeek R1的局限性
-
TOKEN化学习:由于训练数据被拆分为TOKEN,处理特定任务如数字母数量存在难度。
-
知识有截止时间:其知识库更新至2023年底,后续事件无法自动识别,但可通过联网搜索或补充信息弥补。
-
缺乏自我认知:多数大模型无法准确知晓自身身份,可能误认为其他模型。
-
记忆有限:上下文长度限制影响长文档处理能力。
-
输出长度受限:单次输出长度有限,长文任务需分阶段完成。
以上是对DeepSeek R1的测试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AI工具发展迅速,建议尽早熟悉并实践,以免落后于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