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取消,明天恢复”,相信这是众多美区跨境电商卖家们近期对美国贸易政策变动的真实观感,可能上一秒还在跟着各方变动忙着改价,下一秒又要研究确认新政策。2月一开头,相关贸易政策主要有哪些变动?跨境电商卖家又要如何随机应变?
一、贸易政策变化及其影响
1、2月4日:美对中加征10%关税,取消800美元以下小额豁免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取消美国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货物的关税豁免,于2月4日生效。
显而易见,出口至美国的成本直接增加,首先带来的就是跨境物流提价,还有报关等相关服务也开始加收费用。尤其是走薄利多销路线的店铺会受到更大的影响,例如Temu和Shein的商家,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甚至还有不小的亏损可能。
2、2月7日:恢复800美元以下小额豁免
然而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当地时间2月7日,美方又宣布恢复此免税门槛,且免税待遇将继续有效,直到“建立足够的系统来全面、迅速地处理和收取关税收入”。
这一变化不仅让刚刚升价没多久的跨境包裹成本降低,还影响了Temu股价的上涨和Shein估值的回升。对于低价小包商品,这个变化使得价格竞争力回温,产品试单成功率也得以上升,众多跨境电商卖家也获得了一定的应对缓冲期。
3、2月4日USPS宣布停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包裹,不过1日再次恢复接收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美国邮政(USPS)于2月4日发布通知,宣布即日起暂停接收来自中国邮政和中国香港邮政的入境包裹。但2月5日USPS就在网站发布最新公告,又表明会继续接收。
虽然USPS停收最先影响的还是以Temu和Shein为首的平台及其商家,但近年很多卖家和相关企业都已经减少了USPS的使用,转而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国际运输方案。
二、跨境电商卖家如何随机应变
虽然目前的政策还是相对有利的,但按照2月上旬的贸易形势变化速度和程度,谁知道明天又会有什么新政策出台?这种朝令夕改、反复横跳的风格也挡不住政策收紧的大趋势,更是反映了目前市场和监管的不确定性。不管大背景的政策怎么变,跨境电商卖家依然能“以不变应万变”,提升风险抵抗力:
1.多点布局,分摊风险
可以根据目前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惠贸易政策、交易趋势等条件寻找并开拓替代市场,甚至是多市场+多平台综合布局,以多店模式分摊风险,还有利于提升收入。
不过不管是第三方跨境电商平台还是独立站的店铺,都有运营安全保障的需求和必要,如果网络出现问题,运营和结款都很容易受阻。
2.加强“本地化”
选择在目标市场本地生产或本地发货,能有效降低报关和关税各方面的风险,还能缩短运输时间,凭借更快速的交付提升购物体验,借此积累客群。
这里举个例子,近期的加征关税其实还针对了加拿大等国,总部位于加拿大的shopify就快速推出了“本地购买功能”来抵御冲击,这同样是加强本地化的表现。
3.提升产品附加值
有足够的溢价就有足够的利润压缩余地,还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仅依靠价格竞争力很难抵抗政策风险,尤其是形势紧张的阶段,低价竞争可能只能带来短期红利,因此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更具长远效益。
三、写在最后
政策变化带来的不止挑战,还有新机遇,跨境电商卖家需加强竞争力以灵活应对。